日本筑波大学发表在国际期刊《体育运动医学与科学》的一项研究表明,突击运动模式反而可能增肥。
研究人员将小鼠分为三组,分别进行单次的高强度运动、中强度运动和休息,并监测小鼠运动前后的身体活动和体温,作为产生热量的指标。
结果发现,在单次高强度运动组,尽管食物摄入量没有变化,但小鼠运动后的体力活动和体温都明显下降,体重也有所增加。
研究人员推测,单次高强度运动扰乱了应激激素皮质酮的昼夜节律,使运动后的身体活动水平和体温降低,导致热量产生减少、体重增加。
不只是长胖,突击运动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、肌肉酸痛、心脏不适、心情低落等。
要警惕的是,如果运动后出现肌肉持续酸痛,还伴有酱油色尿、尿量减少甚至无尿等表现,不能与运动后的劳累混淆,需及时就医。
所谓能量补偿机制,就是身体想用各种方法努力维持能量平衡,尽量避免出现能量负平衡。
能量补偿机制是指当你增加活动能量消耗时,人体的基础能量消耗可能会下降,导致即使你增加了体力活动,一天下来总的能量消耗可能也没有什么大的变化。
一种可能是运动导致了人体其他方面的能量支出降低,比如基础代谢,以降低运动的能量成本;
如果测定一天的能耗,你会发现,虽然游泳那会儿消耗大,但运动后的日常能量消耗会比以前小!如果你吃得不够,营养不足,更会觉得浑身疲乏无力,那么代谢率还会下降。也就是说,连你夜里睡着的时候,都比以前少消耗能量。
《中国全民健身指南》建议,人们应每天运动半小时至一小时,每周最好能够积累150~30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,或者每周积累75~150分钟高强度运动。
锻炼应适度,一旦感到身体不适,要及时停止,不要咬牙硬撑、挑战自己的极限。
运动后,要做至少10分钟的拉伸放松,使肌肉由紧张逐步过渡到平稳,促进体力恢复,还能加速乳酸的消除。
运动喝水要遵循“多次少量”原则,补水多少根据个人出汗情况来定,如出汗过多也可补充一些淡盐水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